“从没来看过这么恶心的综艺。”
《激赞网红》所展现出的众生相,早已在现实中得到对应。
节目厮杀获胜的规则,映射着真实世界的规则:自虐、少穿、爆八卦,即网红的流量三件套。
机制将人异化为非人,舍弃文本,抛弃意义,消解严肃、甚至失去生命。但最终水温的变化,影响的是每一个冲浪的个体。
这些魑魅魍魉,出自网飞新综《激赞网红》。
77位在ins、youtube、tiktok等社交媒体上,统治各赛道的网红,相聚在“自媒体监狱”,角逐最终生存者的3亿韩元。
尺度大、下限低,精神状态超前,“韩国人连做自媒体都这么卷”......以讨论声浪来看,节目的娱乐性毋庸置疑。但除此之外,它揭开了网红这一行业的底层流量密码。
什么是网红?
在这个节目的定义中:
网红是「注意力经济」的产物。
他们以自身可见性来换取报酬,像沙漠中跋涉的旅人等待甘泉一样饥渴,贪婪地吸收所有的目光,不管“红”还是“黑红”。
存活到最后的,几乎都是深谙这套规则的人们。
他们为了关注度不择手段。
比如,扮丑、自虐获取关注,唤起观众的优越感、猎奇欲。
张根硕放下男明星的架子,挑战“地狱辣食物”吃播,一把鼻涕一把眼泪,粉丝锐评:“拍愤怒戏份时你也吃点辣的吧!”
网红自己剃掉眉毛、泼水羞辱,直播间的粉丝因他们的惨状开始兴奋。
或者,减少布料、献祭肉体,达到视觉刺激的效果。
糊咖靠裸露出位。
当然,女性相较而言更容易信奉“自身就是武器”的说辞,如《可怜的东西》里的虚假口号“身体就是我的生产资料”。
节目中,她们的性感一度成为“杀器”。
表恩知,密歇根大学会计学士转行做模特,代表作:内衣写真。
博主“myboo”,韩国cosplay大赛冠军,但最破圈的不是角色还原度,而是凹凸身材。
果汁世妍,韩国直播网站的TOP,靠跳舞收入达32亿韩元。
决赛圈,12个晋级者,6位女性,足有3位以性感闻名。
但裸露不是万能的法子,视觉刺激与扮丑搞笑终究是会审美疲劳。
最最有效的万金油,还是故弄玄虚。
爆料八卦、全民吃瓜、标题党、炒作绯闻、煽动性的虚假信息......这些不入流的的手段,在节目中收获了最高的回报。
直播比拼中,写下“宣布一件大事”“曝光一切秘密”钓鱼派,全员晋级。
照片PK环节中。
拍着莫名其妙的图片,配文“看懂很可怕”的标题党,获得了关注度第一名。
机制放大了人性之恶和兽性。
将人异化为非人,成为赛博斗兽场中的怪物。
节目中,仅有一位美妆博主试图靠着照片本身的内容取胜,然而在大胸擦边与奇葩文字中,显得格格不入。
《激赞网红》,看似《鱿鱼游戏(网红版)》,实则这个时代的《脏流量说明书》。
“没见过这么恶心的综艺”,一些观众对此感到不适。
正因为荧幕上厮杀获胜的规则,同步映射着真实世界的规则:自虐、少穿、爆八卦,网红的流量三件套。
当观众关闭节目,点击进入形形色色的直播间,会发现生活远比节目更加魔幻。
最近,网上涌现出一批神秘的青蛙大军,标题写着“赚够50就下播”“生活艰难,感谢支持”。观众可以送礼物折磨他,“一颗红心跑500米”“一个棒棒糖跳20下”......也能刷礼物让他短暂休息一会儿。
他们穿着厚重的玩偶服,被打赏决定着命运。
但无论是唤起观众的戏弄欲还是同情心,都有收益入账。
这样的体力直播——以跳绳、爬楼梯、钻柜子、俯卧撑、不睡觉、开关灯等形式无限繁殖。
将身体的过度使用作为景观,来做赚钱的法子,早已有之。
如果吃下上百土条活泥鳅,就可以涨粉上千人,收益上万元,你会怎么做?
狠活主播们的答案是:吃,犹豫一秒都是对钱的不尊重。
从吃小众食物到吃活体动物,从喝油到拼酒,他们挑战着人类肉体的极限,去年短时间内多位喝酒主播接连去世,职业的残忍性才显露一角。
大胃王、异食癖、喝辣椒水、灌白酒。如果有足够的激励,人类对身体的开发可以达到300%。
在国内,也有如果汁喜妍一般的热舞主播。
今年初,顶流女主播“米娜Minana”拒绝续约,身穿婚纱向粉丝告别,引发众多留恋哀嚎。
“米娜Minana”是某著名直播平台的一姐,以热舞著称,与果汁喜妍风格相近,收入不菲。
事实上在深夜直播间,皆能看到类似的舞蹈。
但高薪神话是少数,大多数的底层女性困在粉红色的格子间中,不断加注。长时间、高强度、封闭式、出售自身的情绪与感受,在“绝望劳动”中循环往复。
曾从娱乐圈退败重回主播的冯提莫,水花平平,营销号却蹭着“走光、有料、湿衣”的桃色话题,便可获得10万+的热度。
“吃瓜“成为这个时代最能全民参与的事。
“一个孩子体”火遍全网,狗仔不跟明星要钱,开始在直播间带货,
无数情感博主出现又覆灭,但八卦永远有需求。张大大成为内娱人脉,李诞的“小卖铺”主打一个老娘舅。
自曝家庭隐私,成全了一碗碗酸辣粉的销量。
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家门口挤满了对准她的镜头,人人都想爆一点假料,再蹭一点热度。
所有的魔幻不过是利益驱动。
把内容策划、打造ip挂在嘴边的网红们,其实难免踏上更容易的赚钱的道路——自我剥削、自我性化、制造话题。
这是人性的规则,也是机制的推就。
“越来越看不懂互联网了”。
网上没有新鲜事,但永远有新鲜的烂梗。“City不City”“浇给”“水灵灵的”......隔一段时间便有新的语言,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霸权。信息过载,但听君一席话,也只是“如听一席话”。
符号的盛行,是内容的衰退。韩炳哲在《叙事的危机》中提到,当今时代——“在‘故事化’(storytelling)的喧嚣中,充斥着一种既无意义也无方向的叙事真空。”
这份虚无,如有实质。
比如,直播行业兴盛,但带货的数据可以是假的,网红赚了坑位费,水军退了货,卖了个空气。比如,行业大片大卖,但网友的评论是假的,关于“明星”只能存在彩虹屁与控评安利。
新闻也可能是假的,因为媒体获取新闻的手段,也越加依赖网络。
甚至,连打假博主也是假的,已经成为一种垂直的职业赛道。
2023年,TIKTOK上一段视频引发全球关注——一艘潜水艇在查看泰坦尼克号时遇难,遇害者凄惨尖叫。每个人都深信不疑,但最终被揭穿为造假视频。
不怪大家太没有防备心。
一方面,根据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,虚假新闻的影响力本就要更大,假新闻的传播速度是真实新闻的 10 倍。
另一方面,当冲浪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,可是很多人不具备识别信息的成本。
在农村,老年人摄入大量虚假信息。
她们把公众号当作真实的人,为“假靳东”的谎言付费,困在数据叠数据的围城。
城镇中,从杀猪盘,进化到针对宝妈的「杀鸟盘」。
庞氏骗局不断拉新,但一搜索皆是“名人背书”“官方网址”,数不胜数的“真实好评”,赛博世界被独家定制,楚门的生活近在眼前。
网络没有带来信息的透明,反而成为了一种获取信任的方式,让诈骗更加轻易。
焦虑不安的年轻人,也逃不开被收割的命运。
在全国开天水麻辣烫、在韩国开糖葫芦店,在日本投资民宿......第一批试水的年轻人,血本无归。
辞职赛道和下海赛道越来越挤。
但很快,眼看离职博主被制造,再被淘汰,它成了2024年第一个消失的职业。
“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理念上的三大转变:要全体不要抽样,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,要相关不要因果”——这也是这一时代人类对于信息的态度:面对海量的资讯,舍弃一定的准确度。
是在这样的环境中,我们很难识别真假,每个人都被已经被自己的信息茧房套牢,由大数据支配。
当然,信息技术变革绝非坏事,网红二字也并不该是贬义词。
技术被赋予中立的愿景。而人如何使用技术、如何制定规则,是更为重要的事情。
弹窗小广告发明之初是开创的,创始人Ethan Zuckerman解决了网页与广告含混不清的问题,但紧接着,它迅速被资本利用成为了一种新的“狗皮膏药病毒”,至今仍是互联网顽疾。创始人忙着在报纸上道歉,称那是“最糟糕的发明”。
不由得想到,在《激赞网红》的节目中,本涌现出了许多以内容取胜的博主。
她们不认可黑红也是红的逻辑。
但在最终,唯一一位不投机且有人气,并进入决赛的女性博主,将专业与娱乐融合到极致,拼进全力也只得到了第二名。
劣币驱逐良币,何尝不是现实的隐喻?
参考资料:
1、《网红主播之死:被流量裹挟的“狠活”直播》;南方周末
2、《秀场直播里的女主播与她们的“绝望劳动” 》 ;谷雨
监制 / 费加罗夫人
微博 / @费加罗夫人
部分素材来源 / 网络